
一年一度的蘇泊爾小學鄉(xiāng)村教師碩源獎·游學季日前在湖北武漢開展。1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蘇泊爾小學鄉(xiāng)村教師7月29日齊聚江城,一起度過了5天短暫的時光。

碩源獎·游學季作為蘇泊爾小學鄉(xiāng)村教育公益體系中教師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活動,目前已持續(xù)開展10屆。該活動由蘇泊爾股份公司與碩源教育基金會聯(lián)合開展,旨在激勵蘇泊爾小學的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為他們提供外出學習機會,與全國各地的教育同行一起,走訪人文古跡和學校,開闊教育視野與胸懷,為其更好地開展本職工作帶來啟發(fā)。

7月30日上午,游學季第一站,老師們走進蘇泊爾武漢基地。武漢基地行政部領(lǐng)導同事親切地接見了老師們,并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公司及武漢基地近年的發(fā)展狀況。

黃鶴樓是每個背過唐詩的孩子都知曉的地方,千百年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故事,也是武漢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有些從教多年的老師們已經(jīng)給孩子們講過無數(shù)次黃鶴樓,這一天終于親身登臨,一覽長江兩岸的“白云千載空悠悠”。

1911年武昌城里的一聲槍響,宣告了中國千年帝制走向終結(jié)。這座城市也成為中國近代史中舉足輕重的所在。老師們走進辛亥革命博物館,感受那個時代的青年志士們?yōu)榧覈\勇敢斗爭,敢于犧牲的精神。英雄城市里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到國家命運,小到一方講臺,都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取得的成功,需要奮斗者長期堅定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

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至今依然連接著南來北往的市民與游客。老師們走過橋邊,感受新中國剛成立時建設(shè)者們“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偉大夢想。而如今,在老師們的家鄉(xiāng),也有著一座座更雄偉的大橋,幫助偏遠地區(qū)的人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正值汛期,長江的水位還比較高。幸運的是,中斷了一個多月的長江夜航船在老師們抵達武漢的前一天復航了。于是在暮色與晚風中,蘇泊爾小學的鄉(xiāng)村老師們得以登上游船,泛舟江上,一覽武漢三鎮(zhèn)長江兩岸的夜景。

武漢大學古樸典雅中西合璧的石墻青瓦,訴說著它包容開放的治學之道。大學與小學,多多少少亦有些共通之處。在飛速變革的如今,打開校門辦教育,是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去理解和實踐的課題。

湖北省博的國寶,展示了數(shù)千年前這片大地上的故事。楚國八百年,是篳路藍縷不屈不撓的八百年,在遠離中原的山川大澤之間,這里的先民開創(chuàng)了獨特而燦爛的文化。

在武漢北郊黃陂區(qū)長軒嶺街道,有一所蘇泊爾小學,這是公司捐建的第二所蘇泊爾小學。雖然這里是黃陂區(qū)相對偏遠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但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一直做得不錯,尤其是勞動教育,更是學校的亮點。

8月1日,各地蘇泊爾小學的老師們一起來到了學校十棵松勞動教育基地。勞動基地包括農(nóng)耕陳列館、種子博物館、種植基地、烹飪教室等多個室內(nèi)外場館,是長軒嶺蘇泊爾小學師生實踐與求知的樂園。

去年在公司的支持下,長軒嶺蘇泊爾小學的勞動基地增加建設(shè)了”未來生活家“烹飪教室,這為學校勞動課程的完善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現(xiàn)在孩子們種植的果蔬,可以在烹飪教室里被親手烹制成可口的菜肴。

老師們參觀結(jié)束后,長軒嶺蘇泊爾小學劉旭芳校長給各位老師分享了學校勞動教育整體的思考和探索過程。劉校長在去年也參加了第九屆碩源獎·游學季的活動,前往杭州走訪了學校和企業(yè)。游學活動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啟發(fā),在回來之后這一年里,她聯(lián)合了武漢市區(qū)學校、當?shù)胤涿凵a(chǎn)蘑菇養(yǎng)殖等相關(guān)企業(yè),邀請華中師大的教授指導,一起探索開發(fā)適合本地鄉(xiāng)村孩子們的勞動教育課程——《田野如歌》。

各地蘇泊爾小學老師們?yōu)閯⑿iL勇于探索的精神嘆服,也紛紛講述了自己在相應(yīng)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思考。此次同行的碩源教育基金會三位專家顧問也為鄉(xiāng)村老師們提供了指引和鼓勵。